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
网站地图     设为首页    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主页  >> 申论资料  >> 时评   
时评
每日时评:村民为何愿意选“社会人”当村干部
http://www.jiangsugwy.org/       2009-12-16      来源:江苏公务员网
【字体: 】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

    11月25日《第一财经日报》“乡村中国”专栏刊登了《村委会“资本化”》一文,通过某村村主任选举一例,将资本投资权力,从而将村委会“资本化”演变的过程演绎得淋漓尽致。村委会“资本化”的背后,是村级组织的财政空壳化,这个问题需要更深刻的认识。

  村级组织的财政为什么出现空壳化?笔者实地调查辽宁的一个山村即是这样的情形。村庄所属的镇是一个山区资源型乡镇,主要资源是煤炭和林木。调查发现,税费改革前后该镇的财政收支结构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,也没有获得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?

  主要原因在于,该地是一个依靠本地煤炭和林木资源为经济支柱的资源富集型乡镇。笔者调查的村庄,在2008年之前还是有可以支配的集体资源,但是2008年之后就没有了,村集体的收入也陷入困境。

  该村在2008年进行了林权改革,集体剩余林地全部被分给了农户。调查发现,这里的村民在农业税费改革之前税费负担很轻,平均每人每年交费不到40元,因为这里有其他可以替代农业税收的收入来源,即煤矿和林木。这里的村民负担是否会在村委会收入困难的情况下抬升,笔者不得而知。但有一个事实是,村委会对乡村的治理已经陷入了困境。主要表现在村委会没办法满足村民的公共需求,比如住在一个山坳里的10户村民想架起一座桥,将村庄中心连接起来,但是需要3万多元资金,村民只愿意拿一部分,剩下的由村里出,但是村里没钱。这事情就这样被搁置了。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,这都反映了一个同样的问题,即村级组织财政的空壳化。

  为什么出现村级财政空壳化呢?很重要的有几个原因:

  首先,农业税费改革之后,村集体少了一部分可以支配的收入来源。政府给予农民的各项补贴直接对准农民,村委会想在部门资金上做文章的可能性很小,但危险性很高。原本每年10多万元的收入,如今只有不足3万元。这中间的差距之大给村委会的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。

  其次,林权改革之后,原来是村集体收入重要来源的林地被分给了各家各户,村集体没有了可以支配的林地资源。林地拍卖所得作为曾经是村庄经济来源的支柱已经倒塌。村庄的经济收入面临转型,从资源依附型变为外向输入型。我们听说,村干部经常因为村子的建设等事情到外“化缘”。具体来讲,“化缘”对象有这样几类:本村走出去的富人、本村走出去的政府官员、在本村范围内开矿或是办厂的企业家等。

  最后就是转移支付不能及时跟上。由于国家近期对小煤矿的整顿,原本80多家煤矿,如今只剩下了37家。该镇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了100万元左右。由于不能及时对村级组织的财政需求作出回应,所以村级财政相当紧张。即使镇上的财政不减少也无法满足大量村级组织的资金需求,单是全镇19村的资金缺口按照调查的情况就达到150万元。所以镇级财政一时也难以保证村级组织资金充裕。

  在这样的情况下,再回看“村委会‘资本化’”这一论题。村委会的“资本化”是暂时满足村民公共需求的饮鸩止渴之举。从长远来看,村委会会日益偏离村民而与资本紧密结合。村委会可以资本化,是因为这种进程迎合了村级财政空壳状况下,村民对公共品供给的要求。

  在笔者对前述镇的调查中,对村民话语中的一个概念印象深刻,即“社会人”。村民们讲,以前有集体资源的时候想选个老实、肯干、正直的人当村干部,这样的人不会贪污、可以保护村民的利益。但是当集体资源没有、村级组织财政空壳之后,村民却愿意选新的“社会人”当村干部。什么是新的“社会人”呢?用村民的话讲就是,社会关系广泛、社会交际能力强、人脉资源丰富的村庄内部的人。这种人可以从外面给村庄带来资金和项目,可以给大家带来利益和实惠。这一转变很好地说明了村委会“资本化”的村民心理因素。所以,要解决这些问题,应该让村级财政充实起来。



互动消息